四月七日參觀科博館的行程如下:
班級 時間 |
三乙 |
|
|
9:00 |
特展:台灣土地公(第三特展室) |
|
|
10:00 |
劇場教室:地質構造(地質構造) |
|
|
11:00 |
劇場教室:無家可龜(物種教室) |
|
|
12:00 |
科學演示:大氣與真空(科學中心) |
|
|
13:00 |
中午用餐 |
|
|
14:00 |
劇場教室:太陽不見了 |
||
15:00 |
回家 |
|
(資料來源: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特展簡介http://www.nmns.edu.tw/nmns/04exhibit/98/98-1-god/index.htm)
土地公特展介紹
土地公信仰在台灣民間非常普遍,在我們生活周遭構成了一個巨大的信仰景觀。在農村,常可見土地公廟座落田間,俗諺云:「田頭田尾土地公」,便是形容土地公廟宇很多,不管是在田頭、田尾都能看見它的蹤跡。人們除了每日例行打掃、上香奉茶,逢初一、十五、初二、十六等特定的日子,也會到廟裏或在家裡祭拜稱為「作牙」,希望能夠迎接福運,並且保佑生意興隆。
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,客家人則稱「伯公」(也有人稱「福德爺」、「大伯爺」、「后土」、「土地」等),雖然神格不高,卻掌管著人民日常生活相關的事務,相當於我們人間的村里長,與民間生活最為密切。人民認為「有土斯有財」,因此土地公也被賦與「財神」
的地位;生意人經常祭拜土地公,以求財源廣進、生意興隆。
居民也會在土地公廟泡茶、聊天、談論時事,一棵樹、一座小廟,構成民眾乘涼聚會話家常的生活空間。土地公不僅掌管農作收成,也保村落四境平安,從某個角度來說,土地公信仰是先民進入陌生環境開墾大自然的同時,為了抵抗未知災害,在心靈上尋求的庇護與寄託。所以土地公廟,可說是先民墾拓的信仰前沿,也是聚落歷史的活化石。